清晨的大阪薄雾未散,在世博会园区入口处,被那座形似"未来之花"的主建筑深深吸引。花瓣状的钢结构在朝阳下泛着金属光泽,随着微风轻轻摆动,仿佛在向每一位参观者发出热情的邀约。
中国馆无疑是人气最旺的场馆之一。远远望去,"丝路之光"的设计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,建筑外墙如同流动的丝绸,在阳光下呈现出渐变的红色与金色。
排队进入时,工作人员提示可扫描参观券上的二维码激活手机导览,我顺势操作,手机屏幕上立刻弹出场馆导览界面——不仅能实时显示我的位置、规划最优参观路径,还能同步查阅每个展项的详细介绍。
入口处的智能导览机器人通体圆润洁白,正热情地为参观者指引方向,与手机导览形成互补。
步入馆内,最先吸引目光的是文物展柜区。展柜采用超高清透明玻璃与恒温恒湿技术,唐三彩骆驼俑、青花缠枝莲纹瓶等珍贵文物静静陈列。手机导览则成了我更贴身的"讲解员",无需挤到展牌前,手机导览就能显示文物的年代背景与工艺特点。扫描展柜旁的二维码后,AR效果直接在手机屏幕上让文物"动"起来,商队驼铃仿佛就在耳畔回响。
继续前行,数字敦煌展区与"桃花源"打卡区构成了科技与诗意的双重体验。戴上VR设备,莫高窟第285窟的壁画在眼前"复活",飞天仙女踏着流云舒展水袖;转角的"桃花源"则用全息光影营造出"落英缤纷"的意境,地面感应装置随脚步绽放虚拟桃花,不少参观者在此驻足定格美好瞬间。
深入场馆,AI书法机器人前围满了体验者。我通过手机导览提前选好书写内容,机器人随即模仿王羲之的飘逸笔法挥毫泼墨,一旁的屏幕同步解析笔法走势。登上展馆顶层,手机导览推送了园区全景地图,标注出最佳拍照点,俯瞰整个世博园区的同时,巨型LED屏上正循环播放丝路文明交流故事,古今交织间自豪感油然而生。
大阪世博会是科技的神奇、文化的多元以及人类对美好未来期许所碰撞出来的闪光,它不仅是一场视觉与感官的盛宴,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与憧憬。
(世博会已经收官,在此以个人视角回望展览的点点滴滴。百宝图导航团队在制作过程中,与中国馆展览设计团队保持密切沟通合作,将中国馆宏大的述事以精密的技术进行体现,可以扫码体验(这是测试平台的内容)